罕见!儿童耳区结节性筋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医博士  | 2022-12-09    


结节性筋膜炎(NF)是由Konwaler等人于1955年首次描述的皮下组织的良性成纤维细胞和成肌细胞增生。世界卫生组织于2013年将NF归类为软组织肿瘤。其在儿童中的患病率约为10%。文献中很少报道位于耳区的NF,在儿童年龄段更为罕见。外耳肿块可由横纹肌肉瘤、血管平滑肌瘤、鳞状细胞癌、恶性中耳炎和化脓组织等引起。诊断管理包括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然而,只有组织病理学才能证实诊断。本病例报告旨在介绍一例4岁女孩NF的临床和外科治疗,该患者表现为外耳道病变(EAC)。

 

病例介绍

一名4岁的女孩因左EAC有肿块就诊。观察时,发现一个5 mm的无痛病变(图1a,b)。患儿无近期面部外伤或手术史。考虑昆虫叮咬,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每12小时5mL)、倍他米松磷酸钠(每天0.5mg)和局部妥布霉素(每天2滴,3次,入耳)口服治疗7天。治疗一周后,病变迅速生长,并占据整个耳甲。病变约为15 mm(1 cm),呈紫红色,溃疡并易出血(图1c,d)。

 

图1.(a-b)首次随访时左耳肿块的临床表现;(c-d)抗生素治疗1周后肿块的临床表现

 

常规血液检查正常。由于怀疑有恶性肿瘤,对左半脸、颌面和颞骨进行超声检查(US),并对头部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评估骨浸润(CT)以及肿块与周围结构(如血管和神经)的关系。左耳廓的超声检查显示,皮下层呈直径12 mm的卵圆形,边缘规则,回声结构不均匀。这种结构沿外耳道隐匿约30mm,与腮腺相邻,无浸润迹象。

 

CT和MRI显示一个17×21×24 mm的分叶状、边界清晰的实体病变,累及左耳屏软骨和外耳道外侧(图2和图3)。延伸到腮腺间隙,渗入皮肤和皮下,压迫腮腺而未渗入。在MRI图像上,与相邻肌肉相比,病变在T2加权图像上为高信号,在T1加权图像中为等信号。使用ADC(表观扩散系数)图的扩散加权成像显示高至中等扩散率,表明病变的细胞密度较低。造影剂给药后,显示不规则和周围增强。没有骨侵蚀的证据。

 

图2.(a)CT轴向视图。白色箭头表示延伸至左EAC外部的肿块。(b-c)CT冠状视图

 

图3.(a–d)轴向MRI FLAIR和传统序列。*白色箭头表示肿块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e)冠状位显示(白色间断箭头)肿块与腮腺筋膜和腺体的关系

 

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治疗,左耳前切口局部注入木多卡因+肾上腺素。制作皮下肌瓣并抬高,露出腮腺,肿块清晰可见(图4a–c)。病变被包裹,未浸润周围组织。通过钝性解剖从耳屏软骨和腮腺中分离出新生组织,然后将其包膜完全去除(图1E)。手术期间,通过NIM的视觉控制和神经刺激来监测和控制面部神经的完整性。肿块被送到病理科,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和荧光原位(FISH)进行组织学诊断。患者接受静脉注射头孢曲松(0.80 mg/kg)和倍他米松磷酸钠(0.5 mg/d)治疗7天;然后用妥布霉素和地塞米松(2滴/3次/d)局部治疗12天。手术后未发现面部缺损。

 

图4.(a)腮腺切除术;(b)肿块图像;(c)结节性筋膜炎切除后的手术区域

 

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的组织学检查显示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波形蛋白、钙蛋白、肌动蛋白和钙蛋白、S100、EMA、ALK、panCK、NSE、结蛋白、CD34的阴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显示,100个细胞中有30%的细胞表现出泛素特异性肽酶6(USP6)基因重排。基于这些发现,确定了NF的诊断(图5)。

 

图5. 结节性筋膜炎的组织学发现:梭形细胞片状和束状,伴有囊性粘液样改变和红细胞外渗(H&E×100)

 

术后三个月,对患者进行了MRI检查,证实病变完全切除,无复发。最后一次随访(切除术后12个月)显示无复发。

 

结论

当鉴别出源自EAC的肿块时,NF应被视为鉴别诊断。使用传统的手术方法,如腮腺切除术,对幼儿也是安全的。在这一人群中,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完全打开肿块及其周围的视野,还可以监测和控制面部神经的完整性。

 

医博士编译自:Della Volpe A, Festa P, Varricchio AM, et 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odular Fasciitis of Ear Region in Children: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Healthcare (Basel). 2022; 10(10):1962. doi:10.3390/healthcare1010196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292409/


声明: 所有注明“来源:医博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博士所有,转载须注明“来源:医博士”;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