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再生术后牙根发育的术前因素分析:一项回顾性研究

来源:医博士  | 2023-02-17    


年轻恒牙的牙齿创伤、发育畸形或龋齿会导致牙髓坏死并阻碍牙根发育。牙髓再生术(REP)是一种基于生物学的治疗方法,已被认为是治疗此类无髓未成熟牙齿的有效方法,旨在促进牙根的持续发育和根尖病变的愈合。

 

许多REP病例取得了临床成功,这被定义为根尖周病变的愈合和持续的牙根发育。一些临床研究表明,REP的成功率在83.3%至100%之间。REP后牙根发育失败也有报道。因此,影响REP结果的预后因素引起了口腔医生极大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影响REP成功率的预后因素已在少数研究中报道。据报道,年龄和术前牙根形态阶段可能与REP的成功有关。在之前的一项临床随机研究中,比较了根尖诱导成形术和REP之间的成功率,并探讨了病因对治疗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因也可能是REP的预后因素。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就上述因素对REP的根本发展的影响得出明确的结论。

 

本回顾性研究以相对较大的样本量为基础,旨在分析REP牙根改变结果的术前因素(病因、年龄、诊断和初始牙根形态),并协助制定牙髓坏死未成熟恒牙的治疗计划。

 

本研究纳入2013年至2017年在儿科牙科和口腔正畸科接受REP治疗的110名患者。回顾性地收集了包括病因、年龄、诊断和初始牙根形态在内的术前因素,并通过Fisher精确检验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这些因素与REP后牙根发育的相关性。

 

从2013年到2017年,126名患者中的132颗年轻恒牙接受了REP治疗。截至2019年6月,15名患者的15颗牙齿(11例由纸质记录确定,4例由电子病历确定)在1年内丢失,召回率为88.9%,1颗牙齿在REP后1年内因正畸需求而被拔除。因此,本研究共纳入110例患者的116颗牙齿。在本研究中,所有前臼齿病例都是由畸形中央尖引起的,门牙病例是由牙齿创伤引起的。患者年龄7~13岁。创伤组的平均年龄为8.9岁±0.5岁,畸形中央尖组为10.9岁±0.8岁。

 

在所有116例病例中,只有1例切牙病例在REP术后3个月因感染复发而进行了根尖诱导成形术,115例患者实现了根尖愈合,且无临床症状,在1年随访时,根据AAE的主要目标,成功率达到99.1%。

 

通过比较一年随访时的CBCT图像和术前CBCT图像,分析牙根发育。在116颗牙齿中,共有104颗实现了牙根发育(I型、II型或III型),REPs后牙根的总发育率为89.7%。统计分析显示,畸形中央尖组的牙根发育率(98.8%)高于创伤组(67.6%)(P<0.01)。不同年龄组(7-13岁)或不同诊断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创伤组根尖孔大小大于3mm的牙齿比小于3mm的牙齿更能促进牙根的发育(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表明,病因与REPs的根部发展显著相关(OR:0.07,95%CI 0.007,0.627,P<0.05)。

 

综上,本研究证明了创伤病例的病因和最初根尖孔大小可能与REP后的牙根发育相关。基于相对较大的样本量,REP被证明在畸形中央尖引起的病例中比创伤引起的病例更能实现牙根发育。本回顾性研究为影响REP牙根发育的术前因素提供了额外的证据,并可能帮助口腔科医生在选择坏死牙髓的未成熟恒牙治疗方案时做出决定。

 

医博士编译自:Zeng Q, Zhang J, Guo J, Liu S, Yang M, Lin J. Preoperative factors analysis on root development after regenerative endodontic procedures: a retrospective study. BMC Oral Health. 2022; 22(1):374. doi:10.1186/s12903-022-02412-x.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058906/


声明: 所有注明“来源:医博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博士所有,转载须注明“来源:医博士”;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