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菁绿纳米颗粒显像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

来源:医博士  | 2020-08-25 作者:刘雅丽    


编者按

本研究旨在探讨吲哚菁绿联合碳纳米颗粒显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可行性。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1975年到2009年间翻了一番,现在它是美国妇女中第五常见的恶性肿瘤。这些新诊断中的大多数(>90%)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心淋巴结(clns)的微转移率约为27%~90%,中心淋巴结清扫(clnd)可改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预后,减少肿瘤复发,为肿瘤分期提供准确的信息。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slns)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转移时所涉及的淋巴结,也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原发性肿瘤引流的第一站。因此,前哨淋巴结的参与是中心转移的准确预测因素。准确评估前哨淋巴结的状态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后的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意义。前哨淋巴结活检是取回淋巴结的标准程序,它已经成为一些恶性肿瘤,如黑色素瘤和乳腺癌常规治疗方案的一部分。
 

以前,只有少数研究集中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检测。在这些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作图方法,包括蓝色染料、放射性同位素和碳纳米颗粒(cns)。根据这3种药物是单独使用还是联合使用,检测率有很大的不同。
 

碳纳米颗粒(cns)作为一种新的淋巴结示踪剂,在我国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碳纳米颗粒平均直径大于毛细血管,但小于淋巴管,直接注射到肿瘤周围区域时,只能进入淋巴管并被积聚在淋巴结中的巨噬细胞吸收。结果,淋巴结呈黑色,便于识别和切除,这在甲状腺癌手术中是有利的。然而,如果处理不当,中枢神经系统会污染淋巴结周围的组织,使淋巴结更难找到。此外,虽然纳米碳有可能提高淋巴结的检出率,但一些淋巴结会因为影响淋巴流动的因素,阻止了其变黑。在其他涉及染料的成像方法中也观察到类似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甲状腺前哨淋巴结检测方法。
 

近红外荧光成像是一种能够实现实时图像引导手术的新技术。吲哚菁绿(icg)是一种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廉价的、广泛使用的荧光剂。吲哚菁绿具有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nir)摄像机可以检测到的光学特性。利用吲哚菁绿进行淋巴定位技术,可以利用近红外技术直观地观察淋巴解剖结构和血流。吲哚菁绿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乳腺癌的淋巴结定位。乳腺癌手术的研究也表明,吲哚菁绿在前哨淋巴结鉴别方面比蓝色染料有优势。
 

尽管先前的一些研究证明了吲哚菁绿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吲哚菁绿是通过静脉注射给药的,其重点是保护甲状旁腺。这项新的研究验证了吲哚菁绿直接注入甲状腺并与碳纳米颗粒联合成像前哨淋巴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采用两种方法检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的淋巴结。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甲状腺注射吲哚菁绿碳纳米颗粒,b组仅注射碳纳米颗粒。用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观察到的黑色或荧光结节被定义为前哨淋巴结。两组均完成前哨淋巴结和中心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术后病理结果。
 

经过统计,a组选取40例试验对象,b组60例,共检出前哨淋巴结138个,其中a组72个,b组66个。a组的前哨淋巴结识别率(每例)高于b组(p=0.027)。a、b两组淋巴结转移数分别为161和192个,其中45和48个淋巴结经病理证实有转移。a组中心淋巴结转移率高于b组(p=0.048)。
 

吲哚菁绿碳纳米颗粒联合成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前哨淋巴结的鉴别是安全可行的。与单纯使用中枢神经系统相比,联合手术能切除更多的前哨淋巴结,并能确定更多的淋巴结转移。尽管联合方法似乎能准确分期肿瘤,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医博士编译自:Zhang X, Shen YP, Li JG, et al.Clinical feasibility of imaging with indocyanine green combined with carbon nanoparticles for sentinel lymph node identification in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Medicine (Baltimore). 2019; 98(36):e16935. doi:10.1097/MD.0000000000016935.


声明: 所有注明“来源:医博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博士所有,转载须注明“来源:医博士”;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