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躯干损伤:临床相关因素、预后及对康复后活动和功能预后的影响

来源:医博士  | 2021-12-07    


良好的躯干性能对于关键活动(如坐姿,站立和行走)的适当表现很重要,因为躯干肌肉在四肢自主运动过程中有助于稳定近端身体部位。躯干的选择性运动需要保持重心并在转移重量时保持直立姿势。临床上,躯干功能可以通过各种测试进行评估,从简单评估患者的坐姿平衡到平衡测试(如伯格平衡量表),以及更为结构化和详细的标准化躯干活动,如躯干损伤量表(TIS)。

 

先前的研究表明,中风后躯干功能受损是常见的,包括躯干肌力受损、坐姿平衡下降和躯干协调能力下降。研究结果表明,理解中风后躯干功能的重要性可以预测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在一项涉及102名中风患者的研究中,入院时的躯干表现甚至比入院时更能预测中风后6个月的Barthel指数得分。这些发现表明,如果在康复过程的早期可以改善躯干功能,那么中风后更好的功能改善是可能的。

 

在一项对33名中风患者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接受6小时额外躯干锻炼的患者躯干功能、站立平衡和活动能力明显更好。有关中风后躯干性能的恢复以及与躯干性能相关的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研究较少。以上对康复干预的时机和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项涉及32名中风患者的小型研究中,以TIS进行测量,躯干功能恢复的时间过程与手臂和腿部的时间过程相似,大部分恢复发生在中风后的前三个月内。

 

在新加坡Tan Tock Seng医院(TTSH)康复中心,作为中风数据库数据来源的一部分,自2014年以来一直在使用TIS对中心收治的所有中风患者的躯干性能进行测量。

 

本研究对康复中心收治的卒中患者进行队列研究,目的是:(a)评价康复前和康复后的躯干表现;(b)建立与躯干性能相关的临床因素;(c)评价躯干性能对出院行走和功能状态的影响。

 

分析了577例中风患者(平均年龄63.2±11.8岁)。96.4%的患者存在躯干损害。 平均入院TIS评分为14.3±6.1,出院时改善为17.2±5.2(p <0.001)。入院TIS评分与入院MOCA,FMA上肢和FMA下肢评分呈正相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入院TIS评分显着预测了出院FIM运动评分(p <0.001)和非卧床状态(p <0.001)。

 

躯干损伤是常见的,康复后躯干功能得到改善。躯干功能与中风严重程度、上下肢运动能力、认知和忽视显著相关。由于入院时躯干功能可预测出院功能和活动状态,建议对所有脑卒中患者进行躯干功能评估。

 

医博士编译: Kong KH & Krishnan R. Truncal impairment after stroke: clinical correlates, outcome and impact on ambulatory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after rehabilitation. Singapore Medical Journal. 2021; 62(2):87-91.

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788705/  


声明: 所有注明“来源:医博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博士所有,转载须注明“来源:医博士”;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